截至稿前,国内PP粒料产能达3598.5万吨/年,较2022年年底增长5.42%,其中,一季度新增185万吨/年,二季度以来暂无新增产能。
从地区分布来看,国内PP粒料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分别占比约25%、22%和20%,下一梯队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比14%和12%。近两年,新装置投产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因此,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占比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从生产工艺来看,国内PP粒料产能以石油化工为主、煤化工(含MTO)及PDH为辅,截至稿前,分别占比约55%、25%和15%。近两年,随着油化工装置的大量投产,石油化工的占比有所增加,相对应地,煤化工(含MTO)及PDH装置的占比有所减少。
下面看下各生产工艺的即时现金流情况:
目前表现最好的当属PDH,自2月初丙烷价格回落以来,PDH的效益持续好转,于3月下半月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盈利近两个月,但自5月下半月起,随着丙烷价格反弹,PDH现金流开始缩水,截至稿前,PDH现金流再度转亏。2023年以来,PDH平均现金流亏损约254元/吨。
石脑油制PP的现金流走势与PDH一般无二,但数值上较低,2023年以来盈利空间寥寥无几,平均现金流亏损约573元/吨。
外采甲醇制PP、进口丙烯聚合制PP的现金流持续亏损,企业成本压力较大,2023年以来,平均现金流分别亏损约798元/吨、640元/吨;近期,随着甲醇及进口丙烯大跌,两种工艺的现金流情况均有所好转,但距离盈利尚有距离。
综合来看,目前效益情况是PDH>油化工>丙烯聚合>MTO。
当然,上述结果均以华东PP拉丝价格及即时原料价格为基础而计算得出的理论数值,考虑到实际的采购周期及仓储条件,真实情况或与理论数量有所偏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