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甘醇市场引起广泛关注,表示对于后面的行情有些迷茫,主要还是当前的供需面太过矛盾:供少需少。本文,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首先,供应面:从3月中开始到4月底,整体供应始终是偏紧的。
国产方面,卫星石化计划3月底前开乙烯,4月开eg,目前进度一般,等稳定出货也基本要到5月附近了,浙江石化二期一样,甚至可能要到6月份。所以国产方面,最多炒个预期新增。
进口方面,后续的到港量并不多,基本是前期中东装置检修以及春节期间北美寒潮影响停车的结果兑现。从近期的船报显示,3月除去3.8-3.14这一周到港比较集中外,其余几周到港量均在5000及下方水平。
船名 | 数量(吨) | 抵达港 | 泊位 | 预抵期 |
善能 | 1500 | 张家港 | 长江国际 | 2021/3/29 |
银菊 | 1000 | 张家港 | 长江国际 | 2021/3/30 |
筑波星系 | 1000 | 张家港 | 长江国际 | 2021/3/30 |
银色日出 | 1134 | 张家港 | 长江国际 | 2021/3/30 |
NCC 艾卜哈 | 2000 | 张家港 | 孚宝 | 2021/4/5 |
NCC 蒂哈玛 | 3500 | 张家港 | 孚宝 | 2021/4/5 |
而本网船报中提及的3月底4月初的1w吨货,从目前的轨迹来看,仅善能和银菊共2500的船能在月底前到港,其余船基本要拖到4月份。
其次,需求面:港口提货不及预期,高价采购乏力。
今年春节后回归,整体的发货数据是不及预期的,周发货量基本在1w吨往下水平。到近日港口日均发货量甚至低至1000吨以下,说明下游整体需求过分低迷。也主要是3月以来价格重心普遍在6000以上,甚至3月初到过7000,下游UPR环节的成本拉升过快,对高价原料的采购积极性极低,且苯乙烯、顺酐、乙二醇等原料价格也比较高,利润空间压缩,开工负荷下降较为明显。另外因原料价格过高成本支撑下,自身UPR产品价格也有大幅上行,而其下游岗石等环节对此高价接受乏力,整体需求下降较多,使得UPR工厂上下游受阻,采购原料的情绪低迷。
最后,讲一下出口情况。受到前期中东装置检修以及春节期间北美寒潮停车影响,欧洲地区的二甘醇供应量明显缩减,价格涨幅较大,所以中国-欧洲的套利窗口继续打开,国内贸易商普遍寻求出口套利操作,目前听闻华东有6k左右出口计划,另有4-5k左右的内贸调运需求,虽然受制于船只难寻,但这1w吨货基本是锁死的,所以结合目前港口库存(3.25港口库存2.49万吨),可流动货源仅1.5万吨左右,且后续仍有其他出口可能,港口可流动货源继续有下降预期。
综合以上局面,目前二甘醇供需面的确比较矛盾,而且在供少需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后市来看,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修复,短期还在寻方向,从中期来看,重心还是有希望震荡向上的,初步建议适当低价采购,逢高出货。
最后,笔者想说一下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影响。
中国台湾长荣海运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长赐”轮(Ever Given)当地时间3月23日,在国际航运大动脉——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转弯时不慎搁浅,整艘船“横贯”在航道上。受此影响,造成苏伊士运河河道内双向严重“堵车”,两天内有近100艘船只等候通行,排起长龙,无法往来于红海和地中海之间。
从上述描述及图来看,此次事件对化工品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就二甘醇而言,整体影响较小。主要是我国从中东进口的二甘醇主要还是来自于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装载船只基本不经过苏伊士运河,基本从曼德海峡或者霍尔木兹海峡过印度洋,再经马六甲海峡直接送至中国地区。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此次事件对其他化工品的影响继而对二甘醇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中国出口的船运情况。